2023年,TEMU的独立访客数为4.67亿,只有亚马逊的17%[1];TEMU该年的GMV约为140亿美元[2],只有亚马逊的2%;TEMU母公司拼多多的市值为1908亿美元,只有亚马逊的12%。
动辄十倍的差距,让人们惊叹拼多多全球化速度的同时,总是忍不住补上一句“跟亚马逊还是没法比”。
然而过去几个月,久经沙场的老牌列强却在疯狂抄TEMU的作业,从“百亿补贴”、“产业带扶持计划”到“物流全托管”[3],拼多多的看家本领几乎被亚马逊拿试了个遍,但仍没能遏制TEMU的极速扩张。
身经百战的全球电商巨头,正被卷入一场由后来者制定的游戏规则。
TEMU在北美横空出世的2022年,恰好是亚马逊史上经营最惨淡的一年:
亚马逊收入增速多年保持在20%以上,在2022年下跌至9%,创下上市以来的最低值。经营利润也比上一年大幅减少51%。财报发布当天,亚马逊就跌没了半个拼多多[4]。
惨淡财报的背景是持续走高的全球膨胀,美国本土物价接连上涨,可选消费品备受打击;同时,原材料和物流价格攀升,商家抬价卖不动货,降价又吃不饱饭,最终导致了供需端两头躺平。
恰恰是这个时候,TEMU以无情的低价机器的角色正式亮相北美电商市场。但亚马逊显然没太当回事,不仅多次公开表示“拒绝参与低价竞争”,还在黑五期间,大大方方地在站内首页挂上了TEMU投放的广告。
事实证明,TEMU的出场精准地打中了亚马逊的七寸:
首先,TEMU模式的核心砍掉中间环节换取低价,而亚马逊模式的主体恰恰是中间商。
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占率近40%,有近70%的商品和第三方卖家来自中国[5]。
这些卖家多以熟谙互联网营销和电商运营的贸易商为主,只有少数头部卖家会在壮大后自建工厂,大部分仍以“代工厂-运营商-亚马逊平台-海外消费者”的模式运作,中间环节的毛利率最高能达到80%[6]。
TEMU的游戏规则是保送工厂上C位,通过直连供需两端的“全托管模式”,自己揽下了集散质检、跨境物流、海外营销获客、售后服务等繁复的中间环节,不仅增强了品控,还极大地降低了中间成本。
其次,TEMU在中间成本降低的同时,增强了供给端的确定性。
消费端的需求往往千变万化,但工厂更在意的是稳定的大规模的生产,很难灵活调整生产节奏。也就是说,工厂刚性的“生产计划”与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天然存在矛盾。
TEMU承袭自拼多多的算法,在供给端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归集需求,增强供给端确定性,让工厂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依靠规模进一步摊薄成本。
黄峥曾将此总结为“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推动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这种确定性是供给侧降价的重要前提。
最后,TEMU模式的崛起对亚马逊经典的飞轮理论产生了威胁。
贝索斯在2000年提出“飞轮理论”,即用低价吸引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进而累积足够多的流量,倒逼卖家给出更低的价格。
低价是这套理论的核心,为此,亚马逊专门开发了一套多平台比价体系,一旦发现其他电商平台同款商品的价格远低于自身,便会通过惩罚或下架的方式要求卖家调价。
2023年6月,亚马逊将TEMU从自己的比价系统中移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来路存疑,可能是假冒产品”。但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TEMU的商品价格远低于亚马逊,会导致比价系统中的大量卖家受罚[7]。
另外,亚马逊增长飞轮的失速在流量端更为明显。
上线一年多,TEMU在美国的访问量翻了10倍,月活用户数超过7000万[8],分析公司Comscore估计,这些访问量多来自亚马逊。
2023年的黑五更能说明问题,与TEMU流量、单量双双爆棚相比,超四成亚马逊卖家反馈平台流量惨淡、销量不及预期。
当一切竞争回归到商业本质,亚马逊和TEMU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错位竞争。
最先感受到TEMU冲击的不是亚马逊,而是美国拼多多Dollar Stores。
Dollar Stores俗称一元店,是一种诞生于上世纪大萧条期间的业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迎来近十年的增长风口。
以最大的两个企业达乐(Dollar Genenral)和美元树(Dollar Tree)为例,商品供应主打5美元以下的刚需品和家居用品等,两家公司都是万店规模,位列世界财富500强。
在美国,Dollar Stores覆盖了下沉市场的零售,它们之所以能跟亚马逊和睦相处,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前美国下沉市场的电商渗透率较低,中低收入者更习惯于线下购物;另一方面,亚马逊Prime会员年费动辄就要139美元,商品价格也高,劝退穷人。
TEMU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微妙的平衡。
美国电商渗透率的提升是大势所趋,疫情加速了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迁徙速度,加之一元店同期被高通胀逼得上调了价格,引起老顾客抗议,这都给TEMU提供了绝佳条件。
重创一元店业务后,TEMU开启了在美国折扣零售市场的疯狂扩张。
分析公司Earnes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TEMU在美国折扣零售市场的占比已达到近17%,而达乐的市占率从年初的57%缩水到43%,美元树从32%降至28%。凶猛如TEMU从两者身上,生生啃噬下了属于自己的份额[9]。
尽管TEMU与美国一元店的下沉市场争夺战,还未对亚马逊业务大盘产生实质性的威胁,但如果亚马逊低头看看,就会发现硝烟已从脚下升起。
都是强依赖于中国供应链优势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和TEMU在中小型卖家的品类重合度显然被外界低估了:
中小型卖家的商品占据亚马逊SKU整体的近60%[16],占其整体营收比例连年攀升,就TEMU与亚马逊目前重合的商品而言,前者比后者便宜了30%-151%不等。
据招商证券预估,TEMU未来直接威胁着亚马逊近20%的收入份额[6]。
被低估的还有TEMU在高额买量掩饰下的真实增长锐度。
TEMU上线初期的火爆曾遭到过国内外投资人的质疑,认为这种增长是由海外华人用户拉动的,直到去年,对冲基金Triata通过IT技术搜集并清洗了大量APP的评论,对用户的昵称和英文表达习惯进行族裔归类,这才发现TEMU的重度用户中,非华裔数量的增速非常可观[11]。
不仅如此,在北美用户高频使用的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媒平台中,关于TEMU的讨论多是亚马逊同款商品的比价,“买东西之前会先看看TEMU有没有、价格是多少”,正在成为不少北美消费者的网购习惯。
就连海外媒体都开始替亚马逊着急了, “TEMU挑战亚马逊”、“TEMU正在损害而不是助力亚马逊”、“TEMU是否将取代亚马逊”等报道,频频出现在各大主流网站的显眼位置。
当TEMU的战线不断向亚马逊的主场推进,也会不可避免踢到几块真正的“铁板”。
一个是亚马逊的海外本土仓配。
亚马逊在2006年推出的自有仓配体系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其“飞轮效应”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一边向Prime会员提供本土时效2天左右的配送服务;另一边通过设置平台的流量推荐机制吸引第三方卖家使用。
截至2023年,有超过73%的亚马逊卖家选择使用这项服务[12]。
履约成本是一种持续性的规模经济。亚马逊逐年增长的资本支出中,有将近一半花费在了仓配建设上。
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迭代后,FBA在美国本土的配送费用已降至UPS、USPS、Fedx等快递公司的一半以下,这也使得亚马逊在美国物流上具有近乎独占的巨大优势。
相比之下,TEMU选择了一种相对取巧的办法,应对与亚马逊在履约时效和成本上的差距。
TEMU商品多以中小件为主,这使得平台可以通过跨境空运一定程度上缩短履约时长。此外,TEMU当下也借助了“美国政府对价值低于800美金的包裹免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在履约成本上的压力。
但随着TEMU渐趋步入亚马逊的腹地,势必会拓宽平台经营品类,届时中小包空运模式将不再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商品。
TEMU已经与主流航运公司开展合作、增加跨境海运的比例,但这很可能会拉大与亚马逊履约时效上的差距。
800美金包裹免税的政策也在美国争议颇多,美国纺织组织委员会的主席近期就在众议院上表示,这项政策中的巨大漏洞已成为了一条“订单高速公路”,每天让近300万件跨境包裹得以免税、并基本上不受检查地进入美国,“相当于把一份自由贸易协定送给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13]”。
此外,TEMU得以异军突起的全托管模式,还在探索管理半径上的天花板。
截至2023年10月,TEMU招募的供应商数量在9万左右[14],亚马逊平台的第三方卖家已突破600万[15],这种差距很可能是TEMU全托管模式超高效率的关键,但当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应对效率的稀释,可能也是个关键问题。
如何在全托管模式和第三方卖家模式之间找到平衡、一如既往地维持住极致低价,也将是TEMU未来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科技巨头们尚且都在降本增效,拼多多仍在海外开疆拓土。这种反周期式的自我投资重塑了跨境电商的效率链路,还使得拼多多在这个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用户粘性弱(谁便宜买谁)、规模效应显著的领域成为一家冉冉上升的全球化巨人。
一个发轫于中国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能否成为与亚马逊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这听起来像是终极版的商业爽文,但没人敢笃定地说一定不会发生。
因为在“错判拼多多”这件事上,已经留下了太多前车之鉴。
[1] Temu 全球用户数达 4.67 亿排名全球第二,上海证券
[2] 出海电商激战:Temu GMV 目标翻倍,SHEIN 保利润,TikTok 全力攻美国,晚点Latepost
[3] 抵抗海外拼多多,亚马逊祭出“百亿补贴”,新消费日报
[4] 亚马逊的“中年危机”,砺石商业评论
[5] China Supply Chain for Amazon Sellers, Sourcing Allies Global
[6] 从商户视角看 TEMU 的效率与空间,招商证券
[7] Price war: Amazon excludes rival Temu from competitive price checks, Reuters
[8] 出海 “三国杀”:Temu、Shein、TikTok 的内战和外战,晚点Latepost
[9] Chinese e-commerce platform Temu drawing shoppers from US dollar stores -data, Reuters
[10] Top Amazon Product Categories in 2024, Jungle Scout;
[11] 输给了拼多多的基金经理,远川投资评论
[12] Must-Know Amazon Seller Statistics,Gitnux
[13] Temu’s Blazing Run Could Falter In 2024 With Changes To Unpopular Tax Break, Forbes
[14] TEMU只是敲了敲亚马逊的门,表里表外
[15] 全民跨境时代到来?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数量突破600万,AMZ123
[16] 8 top takeaways from Amazon’s 2022 Small Business Empowerment Report,亚马逊官网
UPS卖掉货运后,FedEx也考虑剥离货运,全球公路货运寒冬?
4792 阅读公交车送快递,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巨头纷纷入局
2319 阅读8家快递被曝有一半“向上取整”!快递违规收费全清单!
1401 阅读41页PPT深度解读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1237 阅读京东物流智狼机器人跑向全国!拣货最快秒级
1206 阅读DPD英国与Yeep!达成战略合作 将新增8000个自提柜
1007 阅读浙江省开通首条往返乌兹别克斯坦全货机航线
1014 阅读链库与新疆海鸿冷链达成战略合作
889 阅读马士基与沙特邮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875 阅读轩航国际航空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完成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922 阅读